當(dāng)?shù)谝豢|晨光刺破云層時,這片原始森林便蘇醒在鳥鳴織就的金色綢緞里。羽翼斑斕的族群世代棲居于此,它們用喙尖丈量每朵花房,用喉嚨釀制晨露般清冽的蜜語??僧?dāng)百年古樹轟然倒下的震顫驚起漫天落英時,萬物都聽見了命運(yùn)齒輪轉(zhuǎn)動的悶響。
花蜜的甘甜日漸稀薄,如同退潮后裸露的礁石。族群中最年長的長老立在枯枝上,翅膀投下的陰影掠過饑腸轆轆的雛鳥。"要像蒲公英種子那樣遠(yuǎn)行"——這個決定在寂靜中發(fā)芽。遷徙的隊(duì)列掠過龜裂的河床,在陌生的星空下,有幼鳥銜著帶刺的甲蟲,任由腥澀在喉間灼燒。
暗夜的帷幕成了天然的屏障。它們的喙在撕扯腐木中的蠕蟲時變得堅(jiān)硬,腳爪在攀爬嶙峋巖壁時磨出利刃。當(dāng)某日某只鳥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能聽見露珠墜地的震顫,看見同伴的羽毛染上月光的墨色時,樹洞里飄落的絨毛已帶著硫磺的焦味。
林間小獸的驚啼刺破了自欺的繭。它們蜷縮在溶洞深處,聽著彼此翅膀扇動時的沙沙聲,恍然驚覺那已不是振翅的韻律,而是夜風(fēng)掠過枯葉的私語。有勇敢者趁著暮色闖入溪澗,倒影中赫然是張著獠牙的陌生面孔,驚得滿月碎成粼粼波光。
如今我們仰望夜空,常能瞥見這些暗夜舞者用超聲波編織的軌跡。它們不再屬于任何族譜,卻在月相輪回中找到了永恒的坐標(biāo)。當(dāng)黎明將至,倒掛在鐘乳石上的身影總會微微顫動——那是刻在基因里的,對陽光的鄉(xiāng)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