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生長在杭州,這座被馬可·波羅稱為"人間天堂"的城市。每天推開窗戶,都能看見遠處西湖泛著綢緞般的波光。春桃夏荷秋桂冬梅,四季更替像魔術師的手帕,總能變出不同的驚喜。
記得小學時總愛坐在北山街的木椅上觀察游人。清晨六點,穿綢緞衫的奶奶們踩著布鞋在音樂里旋轉(zhuǎn),她們的銀發(fā)跟著《茉莉花》的節(jié)奏輕輕搖晃。有位戴草帽的老伯風雨無阻地支著畫架,他調(diào)色板上的藍永遠比湖水淺三分。去年深秋看見他在楓樹下畫婚紗照的新人,新娘子白紗上落著紅葉,像撒了一把會發(fā)光的星星。
上個月生物課學到濕地生態(tài),我才注意到湖邊的每一處設計都藏著智慧。茅家埠的蘆葦蕩是白鷺的公寓,花港觀魚的疊石給小魚當迷宮,就連蘇堤上的老柳樹都留著松鼠的糧倉。放學路上看見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在撈水面落葉,竹網(wǎng)兜起的水珠在夕陽里串成水晶簾——原來我們讀過的詩句,都是前人留給西湖的情書。
現(xiàn)在周末常帶著妹妹去孤山撿松果。教她辨認香樟樹掉落的黑色小果實時,想起白居易當年在西湖種下的第一棵柳樹。九百年前的嫩芽已長成遮天綠云,我們這代人該給千年后的孩子留下怎樣的禮物呢?或許就像西湖水映著雷峰塔那樣,每個時代都該在守護中添上自己的倒影。